主页 > 中心站礼赞
水兮水兮(报告文学)
 

水  兮  水  兮

                                              ——作者:赵学儒


前      言

       报告文学《水兮 水兮》已于2018年3月14日在《中国水利报》发表,省水利宣传中心第一时间在河南省水利厅网站转载发表。随后,《中国水利网》、《中国南水北调网》、《中国文学艺术网》、《光明日报》、《中国报告文学》、《大江文艺》等国家官网、权威核心期刊等相继转发,掀起了学习、领会的高潮。
       报告文学《水兮 水兮》客观真实地再现了魏宪田同志的成长道路和发展历程,通过个人的奋斗史为我们清晰地展现了“豫水质检”的发展史,为我们绘就了发展的蓝图,是我们砥砺前行的方向。魏宪田同志的光辉事迹是我们全体水利人和水利事业的精神财富,是勇于奉献、敢于牺牲,克服一切困难,不断迈向新的辉煌的精神源泉,是我们中心站的品牌声誉、是河南水利人、全国水利人的精神缩影。
希望全体人员认真学习领会文中的使命感、责任心和勇于担当的崇高品格,学习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于战胜困难的信心、决心和恒心,将奋力拼搏的精神贯彻在岗位工作中,不忘初心,科学严谨,为单位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努力奋斗!

正      文

第一章 大洪水的启示

       那时,魏宪田看到最多的标语是“农业学大寨”,听到最多的歌曲是《在希望的田野上》,感受最深的是红旗飘扬、喇叭高歌、人山人海的农田水利建设场面。高考的四个志愿,他都填了“工程”,其中有“水利工程”。当工程师,建设水系连通、阡陌纵横的家园,就是他的梦想。然而,他迈向梦想的第一步,却遭遇了一场大洪水噩梦的震慑。

       1975年8月,河南板桥水库等水库群溃坝,数万人蒙难。1985年,魏宪田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这里参加复建前期准备工作,配合课题组开展水库大坝的病险及加固论证研究。河南板桥水库命运多舛,1978年开始复建,1981年停工缓建,1986年被列入国家“七五”重点工程项目,1987年复建工程再开工,1993年通过国家验收。

       当时,这里所有人都在给他灌输水库垮坝的事。讲述者都是亲历者,基本还原了当时的情景,把他带到了那年那月那现场。他的头顶罩上了悲惨灾难。一两个月过去,他没有睡一个好觉。

       “谁都想不到会下那么大雨……”

       “多大?这么说吧,你用脸盆接水,盆子伸出再收回,水就满了。再给你打个比喻,你见过喷水的水龙头吧,当时就是喷水的样子。”

       “当时,坝上一片混沌,雨柱儿砸得人睁不开眼,相隔几步无法听清对面人喊话。有人敲锣,组织职工、家属往高地转移。”

       “当时,雨声、喊声嘈杂。我从来没有遇到这种情况,眼睁睁地看着洪水上涨,漫过脚面、脚踝、小腿、膝盖。”

       “老赵?应该是老李,在暴雨中用斧子凿树,记录洪水的位置。突然,一道闪电,紧接着是一串炸耳的惊雷,暴雨骤然停止,万籁俱寂,夜幕中竟然出现闪闪烁烁的星斗。我看到,水落了,有人大声欢喜地喊出来。”

       “那速度太快,我几乎反应不过来,水库的水也在眨眼间退去。”

       “你肯定见过,气球突然瘪了的样子。我不敢相信,这是溃坝了。洪水形成巨浪,蹿起几丈高,吼叫着扑向四面八方,田园、村落、集镇。”

       那洪水排山倒海,威力太大了,连钢轨,就是京广铁路的钢轨,都被拧成了麻花;将一个五十吨的油罐冲出几十里;将巨大的石碾举上浪峰。”

       …………

       魏宪田找到《中国历史大洪水》,在原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写的序言中看到:河南省有29个县市1700万亩农田被淹,1100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难,倒塌房屋596万间……

       他从大量资料中得知,1950年代“治淮大战”,因为水文资料很少、设计标准很低,板桥水库在工程运用中发现了裂缝。1955—1956年,按照苏联水工建筑物洪水标准进行设计,分别对板桥、石漫滩水库进行了工程扩建。谁都没想到,还是发生了大灾难。

       “洪水无情,人命关天。工程质量,百年大计”的理念,被“75·8”深深刻在魏宪田生命中。

第二章 告别马颊河


       马颊河,默默流淌在豫北平原,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黑夜白昼,或弯弯曲曲,或一直向前。在魏宪田的记忆中,她就像父亲脊背流淌的一股汗水,被擦拭了又渗出来,汩汩流淌。

       魏宪田要读四年级时,跑到正在河边干活的父亲眼前。“爹,该交学费了!”他惴惴地说。他知道家里没钱。

       父亲看了他一眼,低低地问:“多少钱?”

       “七毛!”他小声应着,声音低得只有他能听得到。

       父亲没有答应,也没有不答应。

       魏宪田第一次发现,马颊河也没有一丁点声音。

       第二天一早,魏宪田看到父亲背了一包麸糠,去了集镇。当晚,父亲把七毛钱给了他。

       他小手攥紧七张大票,想起入学前父亲和乡邻的一段对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穷人家的娃再念书也不会有出息,还不如长大多挣工分实在。”

       “再困难,俺也要供孩子上学!”父亲说。

       魏宪田突然感觉,马颊河不只是父亲脊背的一股汗水,它就是一条倔强的河,无论怎样弯弯曲曲,却一直往前走。而在小河边,永远挺立着他的父亲。

       他们姊妹九个,可想父亲作出那个决定多么艰难。魏宪田排行老五,却是全村第一个大学生,他的弟弟是第二个大学生。

       正在魏宪田铆足了劲要当工程师的时候,领导找他谈话,调他去漯河市一个闲置实验室,作为副主任去负责全面工作。他的脑袋一下子大了。

       1996年,改革开放的熊熊大火,烧到了河南水利第一工程局。领导决定断“奶”,把实验室推向市场,去“找米下锅”,自我发展。当时的实验室无资质、无认证、无技能、无体系、无市场。

       他这个“老五”遇到了“五无”。领导再三解释:“你的任务,就是养活那几个人。”其实,已经决定,别无选择。

       他站在马颊河岸边,盯着河水发呆。一片片叶子飘落在水面上,被水冲走。在漩涡处,树叶被打翻,翻进水中,打几个圈,又翻上来,然后漂走了。他想,他就是一片树叶。

       “借船出海”!魏宪田想启动某个检测项目,就找到一位“老大哥”。“我们研究研究吧!” “老大哥”盛气凌人,其实就是不肯带他们“刨食”。

       一天晚上,魏宪田买好礼物,登门拜访“老大哥”,“老大哥”竟不开门。没有别的办法,又不肯回头,他认为水没有倒流的。于是,他在门口等了一夜,等“老大哥”早晨一开门,发现他迷糊在门口,才被诚心打动,答应带他们“玩玩”。

       不久,漯河亚细亚商厦基桩检测项目落入他们囊中。这只是几千元的项目,对他们来说就是个大项目。他们全力以赴,所有人员一起上。几个昼夜,他们为业主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得到了业主的好评和信任。

       初始的成功,激励着他们。 魏宪田决定,逐步从水利行业向其他行业渗透。可是,更大的难题来了。这个实验室是水利行业的检测机构,上级明确规定内部的服务不能收费;他们没有前期资质,跨行业服务受到了限制。

       一次,魏宪田将一份检验报告递到某行政部门,一个负责人当面撕掉了报告。他先是一愣,而后什么话也没说,扭头就走了。他下了决心,一定要成为权威的检测机构!

       漫长却紧张的日子,魏宪田带领一班人谋划战略:技术调整,项目扩张,全方位开拓,激活内外市场。靠干学并进历练技能,靠内引外联渗透市场,靠融入服务争取客户。他们先后启动基桩检测探索,启动环境条件达标,启动计量体系认证,启动行业资质创建……

       2000年,机遇来了。

第三章 拥抱小浪底


       魏宪田是个爱学习的人。从农田水利工程专业、工业民用建筑本科、水利水电工程研究生课程班到工商管理硕士、项目管理硕士、管理学同等学力博士,他一路求索。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对个人如此,对单位也是如此。1999年8月,在秋风瑟瑟中,实验室一班人马来到黄河下游的小浪底。

       他站在小浪底坝顶瞭望,黄河水从天而降,气势恢弘,势不可挡;俯视,黄河水浪涛滚滚,勇往直前。他感觉,马颊河给了他不舍进取、执着向前的精神,而黄河则带给他一种力量、一种气魄、一种担当、一种奔向大海的勇气。

       黄河小浪底南岸输水隧洞关系到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综合功能的发挥,关系着洛阳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国计民生。来这里的每个职工,都手里捏了一把汗。

       “魏主任,我有点担心,这么重要的工程,咱能做好吗?”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职工问。

       魏宪田微微一笑说:“没有金刚钻,谁敢揽瓷器活啊!”

       他的微笑中带着满满的自信。他清楚,只要按照规矩去做,大工程和小工程是一样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实验室一路走来,虽不大但讲规矩,定规矩,守规矩,已经规范化运作,可以承担大工程检测。

       每个人都清楚,“诚信在先、质量为本”是他们坚守的准则,“质量零缺陷、报告零失误、服务零投诉、管理零失误”是他们的目标,“做到每一道程序管理一丝不苟、每一个要素环节科学规范有序、每一个检测数据真实准确”是他们的行动。

       规矩,让他们战胜了一个个困难。

       作为管理者,魏宪田始终把“完善制度、明确责任、优化流程”作为重点,把“技术调整、项目扩张、全方位开拓、激活行业内外两个市场”作为战略,把“按制度管人、按标准办事”,“全受控、全覆盖、唯一性、可追溯”作为机制,把“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贯彻到检测的每一个环节”作为手段,形成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闲暇,他就来到黄河边,望水凝思。黄河水后浪推前浪,每个波浪都是新的;黄河水一次次拍岸,每个声音各不相同。不重复从前,成为黄河滔滔不息的动力。创新,才有发展。

       “这是我们承接的第一个国家重点水利配套工程,不仅要保质保量完成检测任务,还必须拿出一套新做法!”魏宪田在一次会上安排。

       “魏主任,我们能圆满完成任务就很好了,还要创新求发展,不可能吧?”一位老职工犹豫。

       老职工的话也有道理。实验室几年的发展,增添了设备,锻炼了队伍,扩大了资产,有了自己的经营模式,但是创新依然是个难题。

       老子说,道法自然。魏宪田坐在黄河岸边求解。

       黄河,百转回旋,千里奔波,万世沧桑,遇高山绕道而行,穿峡谷洪流激荡,跃山崖形成瀑布,填洼地如履平川。黄河的启示,就是随着地形的变化而变化。

       实验室一路走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翻腾。质量检测行业已不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是谁的服务好、质量高,谁就能赢得先机,赢得发展。然而,这时的质量检测行业,还是原来的服务程序。在现场检测后,要到很远的总部去鉴定,然后将报告返回现场,这样就拖慢了检测时效。

       魏宪田做了一个比喻:一个人在中小城市就医,却要到大城市化验或会诊,之后再回到中小城市治疗,显然需要更长的时间,会耽误病人的医治。

       大投资、大规模、高强度的水利建设,最需要的是争分夺秒。质检单位要以最快的速度提供检测报告。魏宪田果断决定:成立第三方现场实验室!

       这是第一个“吃螃蟹”的集体。此举,开创了河南省以中介第三方身份在工程现场设立检测机构的先例,为河南省水利工程质量控制和建设管理提供了经验。

       2000年,新世纪的钟声响起,脱胎于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内部实验室的“豫水质检”挂牌成立。这是一柄具有法律意义的尚方宝剑,这是一块未来发展的砥柱基石,这是他们质量检测事业的一个里程碑。

       魏宪田一次次抚摸着那块牌子,百感交集。一幕幕过往、一个个教训时常闪现。“必须成为名副其实、值得信任的工程质量卫士!”他立下宏愿。

       他喜欢站在一张水系图前,看一看他的队伍都在哪里安营扎寨。条条红线沿箭头从漯河出发,延伸到新疆、四川、安徽等地,形成了密密麻麻的网络。千里“情缘”一线牵,只要那边一个电话,他就会及时赶过去,协调、处理事情。

       正当他们如马颊河不舍进取,如黄河奔腾向前的时候,一个世界性的水利大事件,把他们揽在怀中。

第四章 鏖战南水北调


       2006年,南水北调河南安阳段开工的炮声响起。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跨世纪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几代中华儿女梦想参加这一伟大的工程建设,用汗水铸就中华大地上的天河,让长江的乳汁不仅惠及南方,也润泽北方。

       他们汇入这波建设大潮,魏宪田却显得格外凝重。他只有三句话:建设国家重点工程,我们不辱使命。我们必须保证及时、准确、合格完成每一项检测任务。对待质量,我们要高于生命!

       有人倒吸口气,感到任务艰巨。“没有金刚钻,谁敢揽瓷器活!”这是人们最熟悉魏宪田的一句话。他们拿出“杀手锏”,首先在安阳段设立了现场第三方实验室。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2003年开工,河南省开工最早的安阳段却推迟到了2006年。河南段不能成为正常通水的“肠梗阻”!在时间紧、任务重情况下,他们被赋予“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职责,现场第三方检测新法再显身手。

       “战火”在整个河南南水北调沿线燃烧。举世瞩目的长江水穿过黄河工程、世界上最大的渡槽工程、世界上最难的膨胀土工程,都成了一只只拦路虎。

       魏宪田最担心的还是质量。从安阳到南阳,设有十几个实验室,他每天都在路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小王(化名)因为检测工作不严谨被解雇了。

       “我跟您多年,给个改过的机会吧!”小王哀求。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你忘了我们当初的誓言,不再适应这里的工作!”魏宪田很坚决。

       “我介绍你到新单位工作,重新开始吧!”魏宪田又说。

       魏宪田急忙扭身,匆匆离开谈话室。有人发现,他的眼里含了泪水。也正是他的坚持、坚决和坚定,避免了很多过失,赢得了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等有关部门的肯定。

       2011年,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工程质量专项稽查组进驻“豫水质检”,陆续对十几个现场实验室展开稽查。稽查组从质量管理、技术管理、人员配备、出具材料真实可靠性及体系运行、员工行为等几个大方面展开稽查,时间持续了十余天。

       魏宪田捏了一把冷汗。他最担心的是时间,正值南水北调决战的关键时期,每天都是倒计时。他每天都要到一线指挥作战,没有时间陪同稽查。

       “你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我们有问题会及时找你商量。”稽查人员说。

       魏宪田说话的音调都发颤了:“谢谢!”

       稽查结束,稽查组长告诉他:“你们的各个检测机构运行良好,关键稽查项目没有发现问题,你们是一支信得过的质量检测队伍……希望你们在河南省水利系统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发挥更大作用、承担更多责任!”

       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像打了一场大战役,他们带着奖牌、证书等“战利品”凯旋。

       他们把走过的历程,记录在展板上:

       今天,配置先进,领先同行。拥有各种先进仪器设备2950台套、辅助设备2000台件;基地和分支拥有检测面积近2万平方米、操作工作室500余间。

       今天,人才充足,岗位适宜。拥有在岗人员220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到85%,形成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技术员组成的庞大队伍。

       今天,门类齐全,覆盖广泛。拥有了29大类1800个(综合)项目,技术范围能力和专业类别设置已经覆盖基本建设需求。

       今天,“豫水质检”已经拥有了4项国家水利工程甲级资质、8项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一级资质、全国公路水运工程检测资质、全国人防工程防护设备检测资质、河南省建筑工程司法鉴定资质等五大工程行业的15项资质资格……

       改革开放带来发展,改革开放带来壮大,改革开放带来生机!

       曾经是 “五无”小单位,如今是“河南省省级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成为全国水利检测系统为数不多的跨五大行业综合大型检验机构。

       在荣誉室,锦旗高挂,奖杯和证书格外鲜艳。

       “全国工人先锋号企业”“全国水利AAA信用企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先进集体” “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职工职业道德标兵企业”“河南省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青年文明号”“河南省水利系统五一奖状”“河南省直属机关五好企业党组织”“河南省女职工工作标兵岗”……一个个荣誉,展现着他们的奋斗拼搏和成长。

       2012年,站长魏宪田兼任河南水利第一工程局总工程师。这时,他的职称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务是局总工程师。曾经的梦想成真,如愿以偿。

       不料,一场生死攸关的大事降临他的头上。

第五章 不息地奔流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

       中原大地,横卧着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河流,但是干旱缺水依旧是既古老又现实的话题。随着长江水的到来,缕缕甘甜沁人心扉。魏宪田不仅参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圆满完成质量检测任务,而且也为河南水利建设做了一件善事,圆了往日建设家园的夙愿。

       他往返于漯河和郑州之间,车轮滚滚。他快言快语、脚步匆匆,昼夜兼程、风雨无阻,被人称作“拼命三郎”。

       2012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入决战的关键期。在工地,魏宪田时常感到头晕目眩。一次头昏眼花后,他只好坐下休息。

       临近春节,他在同事的多次催促下背着家人到医院检查,确诊是“颅内听神经瘤”,已经严重压迫到小脑。他真的是听力有问题,好像根本没有听见医生的话,也没有看到诊断书上的字,跟往常一样,该离家离家,该去工地去工地。其实,那个瘤子在悄悄长大。

       在又一次现场趔趄后,魏宪田在同事的多次催促下到北京大医院复查,瘤子已经长到了四厘米,一个鸡蛋大小。医生要求立即手术。“能再等等吗?” 魏宪田请求。他想等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结束,过了决战的关键期,再做手术。

       医生说:“等等,瘤子就开花了。一旦开花,生命危险!”魏宪田回到单位,安排了近日工作,留下一张请假条。做手术前,他给妻子打电话,需她赶到北京签字。

       “开颅”手术,持续了九个小时。

       魏宪田出院后第二天,前来慰问的省厅工会主席被惊呆了。魏宪田已经在办公室。他头上缠着白纱布,脸青肿歪斜,一个眼大一个眼小,嘴角扭扭捏捏露出微笑。

       工会主席扑哧一笑,说:“你能回来,就是胜利!”

       魏宪田打趣道:“自信再活五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他是不想让领导和同志们担心。

       省厅工会主席发现他的伤口处还在流清水。

       魏宪田说:“放心吧,没事。已咨询了医生,说是术后愈合反应。”

       从此,他又上班了……

       尽管主刀医生要求休息6个月,尽管走路需要拄拐、上楼需要搀扶,“豫水质检”的工作不能削弱,因为质量是工程的生命。他依旧站在那张密密麻麻的水系图前,运筹谋划,偶尔把手指指向一个位置,他要赶过去处理问题,或电话联系那边商讨事情。

       局总工程师办公室,前来汇报的人络绎不绝,一堆堆文件需要他尽快处理。晚上,他还要看资料、研究工程建设方面的事。

       2016年,省厅又任命他为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纪检书记、副局长,仍然兼任“豫水质检”站长。他真的是更忙了!第一工程局大楼,那扇亮窗总是很晚才熄灭。

       “老魏,你的眼,真的一大一小了!”有人发现。

      他摘下眼镜,擦拭一下眼睛,摩挲一下自己的脸。

       “我只觉得左脸蹦蹦地跳。”他说。

       领导、同事、家人一再劝他去看医生,他匆匆去了医院。检查结果是“开颅”手术后遗症。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

       “我手头还有许多事,若能吃药就不住院治疗了!”他说。他拿了一些口服药回单位,一边干着局里的事,一边忙着站里的事。“豫水质检”的美好愿景,正在步步走近。

       在河南省漯河市产业区,一座占地面积40多亩、建筑面积 1.8万平方米、高 16 层的“豫水质检”大楼将拔地而起。这里将是检测集团总部所在地,肩负服务政府职能、支撑科技发展、保障工程安全等使命;兼备试验检测、工程勘测、监理咨询、科研开发、材料应用等项目;覆盖水利、建筑、交通、司法、人防等行业;辐射安徽、广东、四川等地方……

       魏宪田再次来到板桥水库坝下,仰视魁伟、坚固、壮美的大坝,松了口气。自改革开放以来,包括板桥水库在内的全国数万座水库得到除险加固,小浪底、长江三峡、南水北调等水利工程建成,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基本得到治理,中华民族江河安澜、水旱从人的夙愿逐步实现。他作为工程建设者、质量守卫者、机制体制改革者、成功事业推进者,深感自豪!

       他登上板桥水库坝顶。眼前一库绿水,涟漪荡漾,偶有鱼儿蹿出水面。四周青山逶迤,相依相偎,时而闪过鸟飞的影子。蓝天如洗,白云袅袅。他突然感到有一种新的声音在召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水利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望神州大地,江河竞流,潮起潮涌。

       水兮、水兮,奔流不息!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来源:2018年3月14日中国水利报